為什麼要寫這個標題?
起源於我在Hemidemi看到一篇網友收錄的書籤「商業操作的休閒農業有何不好?」
這篇文章中格主元毓用經濟學觀點分析為什麼如今的休閒農業會呈現公共電視「休閒農業行不行」所批判的結果。
經濟學分析不是我所長,我看到有人認真的用專業理論來分析現象當然很值得敬佩,如今的時代,願意認真理性分析的人而不僅只灑口水的人越來越少,這樣的人值得尊敬。雖然我憂心該作者分析現象之餘過度貶抑主動的價值取捨,但這不是本篇的重點。
我想談的是該篇文章作者的一段話:這有什麼問題?我難過的是:
如果focus在農業議題的領域,例如在石門創立臨海農場的劉力學、淡水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的黎旭瀛醫師農園、溪底遙農園的工作者、有機稻場、穀東俱樂部的田間管理員賴青松、種植有機食用玫瑰的玫開四度玫瑰園......
這些人,都不是原本務農的人,他們有的因為自身深受不健康食品所害的經歷、或因接觸環保理念等等,因而或租或買或用自己的地來從事有機的、無毒的耕作。還有些原本務農後來加入有機耕作行列的,例如三芝種蓮花的阿石伯、以及許許多多與慈心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合作農友。
再來,作為對小農支持的平台,如旗美農民市集、台中合樸農學市集、協助屏東枋山無毒愛文芒果的屏東環保聯盟等,這些平台的經營者,又有哪一個不是投入自己的財產、時間和精力的?
從事環保運動的人,也有許多不同的角色,有的人也不一定會自稱自己是環保人士,但常常對環境保護看重的立場是一樣的。像前面提到很多在親自下農的人,光是面對土地、面對作物,就有忙不完的農事,未必有時間從事政策的遊說。有的人,則認為政策遊說比較重要,願意投入組織工作,願意想辦法爭取媒體對環保觀點的報導,這些人,就是外界常看到的「環保人士」。
起源於我在Hemidemi看到一篇網友收錄的書籤「商業操作的休閒農業有何不好?」
這篇文章中格主元毓用經濟學觀點分析為什麼如今的休閒農業會呈現公共電視「休閒農業行不行」所批判的結果。
經濟學分析不是我所長,我看到有人認真的用專業理論來分析現象當然很值得敬佩,如今的時代,願意認真理性分析的人而不僅只灑口水的人越來越少,這樣的人值得尊敬。雖然我憂心該作者分析現象之餘過度貶抑主動的價值取捨,但這不是本篇的重點。
我想談的是該篇文章作者的一段話:
經濟學上,「做什麼永遠比說什麼」來得重要許多!許多環保人士大力鼓吹他們有多麼熱愛土地,熱愛自然山水。
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大發厥辭永遠是最沒有成本的事情!我們未曾見過這些在媒體上鼓吹環保之人或團體真正拿出自家財產來,買下他們認為應該要保護的土地,任其自然循環,永不開發!(即便是國有土地,若某人有這種偉大情操,我相信BOT也是可行合法的)
- 作者強調不要口水,但這段話顯然表示他並不懂環保人士,也不懂環保人士的努力,因為確實有許多環保人士投入自己的身家財產在保護好山好水、保護大自然的。作者顯然不懂這方面的事務,卻妄下斷言,犯下了他自己也討厭的口水之爭的毛病。
- 許多環保的努力沒有受到理解,只因為環保事務的確需要有人上媒體、寫部落格,來宣傳環保的價值和努力,卻遭到其他人誤以為環保人士只會打嘴砲。
為何環保人士的努力會遭到誤解,有什麼更好的策略,我不知道。我能做的,只有先在這邊舉例說明:投入身家財產來保護大自然、保護好山好水的人,多的是。
如果focus在農業議題的領域,例如在石門創立臨海農場的劉力學、淡水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的黎旭瀛醫師農園、溪底遙農園的工作者、有機稻場、穀東俱樂部的田間管理員賴青松、種植有機食用玫瑰的玫開四度玫瑰園......
這些人,都不是原本務農的人,他們有的因為自身深受不健康食品所害的經歷、或因接觸環保理念等等,因而或租或買或用自己的地來從事有機的、無毒的耕作。還有些原本務農後來加入有機耕作行列的,例如三芝種蓮花的阿石伯、以及許許多多與慈心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合作農友。
從事環保運動的人,也有許多不同的角色,有的人也不一定會自稱自己是環保人士,但常常對環境保護看重的立場是一樣的。像前面提到很多在親自下農的人,光是面對土地、面對作物,就有忙不完的農事,未必有時間從事政策的遊說。有的人,則認為政策遊說比較重要,願意投入組織工作,願意想辦法爭取媒體對環保觀點的報導,這些人,就是外界常看到的「環保人士」。
況且,要求環保人士自己把花錢買地保護起來,也不實際,許多人投入環保組織工作,領兼職的薪水做全職的工作,這類的人,可以縮衣節食,把慾望減到最小,仍有辦法生活下去,但能期待他們有能力去買地嗎?
況且,這也不是環保人士期待的方向,在台灣,有人開始宣傳國民信託,就像英國的國民信託組織(現在是英國王室以外的最大地主)或日本的國民信託,希望集眾人的力量,把值得保存的自然資產或歷史文化資產,保存下來,「一萬人每人的一元其力量大於一人的一萬元之一萬倍」。
重視環保,採取環保行動,不是少數媒體上「環保人士的專利」。
不知道,這些資訊是否真的有助於讓一些敵視環保運動或環保人士的人,更加瞭解環保運動在做什麼?我總是盡一份力量就是了。
媒體很願意刻意去放大極端的意見,因為衝突越大越有賣點。但是,大部分從事環保運動的人,不論有沒有媒體報導,都願意默默一步一腳印的經營,大部分從事環保運動的人,也重視文明生活的價值,希望能取得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平衡點。
若你還不是很暸解環保運動和環保人士在做什麼,只要記得,不要只從主流媒體片面的印象去判斷就好。
況且,這也不是環保人士期待的方向,在台灣,有人開始宣傳國民信託,就像英國的國民信託組織(現在是英國王室以外的最大地主)或日本的國民信託,希望集眾人的力量,把值得保存的自然資產或歷史文化資產,保存下來,「一萬人每人的一元其力量大於一人的一萬元之一萬倍」。
重視環保,採取環保行動,不是少數媒體上「環保人士的專利」。
不知道,這些資訊是否真的有助於讓一些敵視環保運動或環保人士的人,更加瞭解環保運動在做什麼?我總是盡一份力量就是了。
媒體很願意刻意去放大極端的意見,因為衝突越大越有賣點。但是,大部分從事環保運動的人,不論有沒有媒體報導,都願意默默一步一腳印的經營,大部分從事環保運動的人,也重視文明生活的價值,希望能取得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平衡點。
若你還不是很暸解環保運動和環保人士在做什麼,只要記得,不要只從主流媒體片面的印象去判斷就好。
2 意見:
此文讓我想起鄭朝陽給陳瑞賓下的標題
"搞環保 披麻戴孝..."
對了
我家那個almost forty的傢伙要我警告你不要取這種不符實情的版名不如改成Almost Famous還能順道向大師致敬
哈 感謝提醒
我是很想almost famous啦
只是不敢往自己臉上貼金
阿almost forty也合乎實情阿。哈
張貼留言